“结团”是政治生态毒瘤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:2016-11-12浏览次数:164

“结团”是政治生态毒瘤

    前段时间,中央纪委公布了江苏省委原常委、秘书长赵少麟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的消息。与此前被通报的落马高官相比,在赵少麟这则300余字的通报中,中央纪委使用了8个新表述,其中之一就是“在党内搞团团伙伙”。
       “朋党兴,政事乱”。“团团伙伙”、“小圈子”形成后,落实方针政策难免大打折扣,甚至形成“门客、门宦、门附”的人身依附,在政治上形成一种互相提携的利益交换,使政治“潜规则”大行其道,破坏党的团结统一。唐朝晚期,面对“牛李党争”的乱局,唐文宗曾经发出“去河北贼易,去朝廷朋党难”的无奈慨叹。在我们党历史上,这样的教训也有很多,譬如:张国焘搞小圈子分裂红军、分裂党甚至另立中央,等等,都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。

      如今,随着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,“秘书帮”“石油帮”“山西帮”等帮派被连根拔起,“挖出一个,牵出一串”的案情令人触目惊心,“一个人倒下去,一群人睡不着”的现象更引起大家的深刻反思。这部分落马官员信奉“朝里有人好做官”“进了圈子才算进了班子”,甚至把与“圈子”里的“红人”牵上线也看作一种“投机”资本。
     当团结变成“结团”,一些干部就成了整天忙着寻找“靠山”的“团员”。或是热衷于拉关系、架天线、搞勾兑;或是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,把下属当成家臣;或是以同乡会、同学会为名义,暗通款曲……派系意识流风所及,只知有门户、不知有组织,只知有私利、不知有公义。这种错误的交际观,使得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被异化,严重污染了政治生态,其结成的“团团伙伙”,不仅成为不法分子和不正之风的保护伞,更是一些地方坍塌式腐败得以肇始的根本。
       党内向来主张同心同德、清清爽爽的同志情谊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:“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,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,走到一起来了。”他多次告诫各级党员干部:“我们要搞五湖四海,不要搞山头主义。”在工作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合得来,或者因是老乡、老部下、老同学等走得近,这很正常。但这绝不能是搞团团伙伙、违法乱纪的理由。
     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,应该视党的纪律、党的规矩高如天。应当看清楚,只讲人情不讲政治的交往,是自毁前程的交往;只讲圈子不讲党性的交往,是自掘坟墓的交往。很多教训警示着我们,党的干部只有一个组织,不是任何人的家臣,也不是哪一派的门客。攀龙附凤、拉拉扯扯的后果,最终逃不脱拔出萝卜带出泥、树倒猢狲散的命运。
     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,党员干部人人是环境。事实也再次向世人证明,党内真正的“护身符”,不是“哪条线”“某圈子”“谁的人”,而是党的纪律、党的规矩。只有每名党员干部守住遵规守纪“那抹绿”,抱定清清白白、干干净净、坦坦荡荡的为官信念,在人际交往中讲政治、讲党性、讲原则、讲纪律,才能积聚起磅礴之力,去实现政治生态的“青山绿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