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片推荐 | 《永远在路上》

来源:人民网发布时间:2016-11-12浏览次数:200


最后一集《标本兼治》播出之后,许多网友纷纷发出意犹未尽的感叹。在这个收视率下降的时代,一部电视专题片缘何能引起“全民追剧”热潮,并引发海内外广泛讨论?


        “讲故事”的反腐宣传“深入人心


        “讲故事”的反腐宣传“深入人心”,专题片本身采访扎实、案例典型、故事鲜活,显示出极高的制作水准,警示和教育意义极强。



审判现场的声泪俱下,高墙之下的认罪忏悔,“零距离震撼”呈现给观众最直观的反腐败成果;纪委干部解疑释惑,名家大儒论道析理,“多视角剖析”澄清舆论错误思想认识。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高官亮相荧幕现身说法,执政党这样一种“自揭家丑”的批评与自我批评,同样是赢来点赞的重要“加分项”

但更为重要和关键的,是专题片以“零容忍”态度正风肃纪、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,正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时代背景,击中了反对腐败、建设廉洁政治的共同社会心理。


“给力”“震撼”源自持续强劲反腐
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,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,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,坚定不移地依法惩治腐败。

周永康、郭伯雄、令计划等“大老虎”纷纷落马,打破了“刑不上大夫”的猜想;15万多人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问责,扭转了“法不责众”心态;立案101.8万件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,终结了“反腐只是一阵风”的预期;反腐败增进了群众获得感,党风政风向好也提振了经济发展和改革攻坚的信心……


可以说,反腐败不仅成为党心民意的共鸣点、社会共识的凝聚点,更成为行进中国的新起点,改革发展的新动力。


反腐案例警示作用立竿见影



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,反面典型是知得失的最好镜子。“人生都是现场直播,没有办法重来”“从小就痛恨贪官,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”……落马官员在专题片中的那些自我忏悔,在党员干部和社会舆论中引起广泛讨论。

反腐败不仅仅是反对腐败干部,更重要是深刻反思、清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。个人对权力失去敬畏之心,制度对个人失去约束和监督功能,是腐败产生的两大重要原因。“反腐败需要标本兼治,而治本的关键,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”。唯如此,才能重建个人对制度的敬畏,真正实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、不愿腐的彻底转变。


后记



反腐败斗争是攻坚战,也是持久战。当前,风清气正的全国大气候已经形成,但局地或有不稳定,不加防范不良作风就会卷土重来。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,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,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。

一些党员干部目无党纪、心存侥幸,稍有松懈,不良风气又将“涛声依旧”。一些地方、部门、单位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易发多发、量大面广。正因为这样,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,绝不允许出现“烂尾”工程,更不能让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在群众身边反弹回潮。兑现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的庄严承诺,正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心头之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