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”近日,重读陶渊明的这首《饮酒(其五)》,有一些新认识。
这首诗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《饮酒二十首》的第五首,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。微醉之后,晚霞辉映之下,山岚笼罩之中,采菊东篱,忽望南山……一幅幅极具画面感的意象传达着诗人乐享田园、陶醉自然的恬静心态。
诗的前四句写出了“心远”的境界。读懂这个境界,首先要充分理解这四句诗的内涵。诗的前两句写了这样一层意思,住所虽然处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,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。陶家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个家族,即使已开始衰落,也不可能冷落到无车马的地步。那陶渊明为何这样写呢?接下来的两句诗,一问一答,道出了其中的奥秘。诗人舍弃了争名夺利的欲求,自然内心就疏远了那些奔逐于俗世的“车马客”,所居之处由此变得清静了。读懂这一点也就明白了,“心远”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。一个人舍弃了对荣华富贵、功名利禄的追求,那么精神世界就会淡然超脱,因而即使居住在“车马喧嚣”的尘世之中也能感受到宁静,体会到复归自然的喜乐。在众人皆求功名利禄的时代,诗人的超然物外,彰显出了一种极富哲理的人生态度。
后半篇看似是写隐居生活的乐趣,实际上则是对“心远”意境进一步丰富。飞鸟投林,斜阳悠悠;采菊东篱,悠然自得……看到的是大自然的和融淳净,体会到的却是诗人的超脱、悠然、浑朴的心境。如果不是“心远”,诗人怎么能达到这种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浑融妙合,达到物我统一的程度?而这种“心与境会”的境界,也使得这几句诗成为情景交融的名句,让人们能够体悟“心远”带来的美妙体验。
今时今日再次体会陶渊明所描绘的“心远”意境,仍觉大有裨益。沉下心来,把自己置于“心远”的意境之中,就会发现人生的“真意”,是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,而非逐名夺利。其实,一些人追求功名利禄的目的,不过是想获得更好的平台、途径、条件去实现人生价值。但现实生活中,不少人却把方法当作了目的本身,沦为“车马客”,为沽名钓誉、加官晋爵,奔逐于喧嚣的俗世之中,钻营取巧、装腔作势,低三下四、阿谀奉承地失去了尊严。更有一些人,甚至不惜铤而走险,走上歪门邪道,终至沉沦。扼腕叹息之余,体悟“心远”的意境,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,更加能抵住诱惑、耐住寂寞、经住考验。淡然心定,淡泊名利,才能远离喧嚣,始终保持慎始慎终、慎独慎微、不忘初心,在沉静中守望那片属于自己的洁净心地,用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俯仰天地间。(尚京云 赵新光 时新刚)